Cases
睿信顾问

广东省十大咨询服务品牌
Service
News
Contact
WISDOM CONSULTING
精益管理咨询定制化方案专家
广东睿信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省企业管理咨询协会理事单位
About
Home
Imformation

资讯中心
车间管理的核心: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来源: | 作者:ruixin-Amy | 发布时间: 2016-09-02 | 1025 次浏览 | 分享到:
制药企业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满足人民的用药需求。在制药企业中,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基本单位,车间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源头。车间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组织管理等,但车间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制药企业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满足人民的用药需求。在制药企业中,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基本单位,车间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源头。车间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组织管理等,但车间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1.质量管理



1.1为什么质量管理是车间管理的核心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只有保持稳定的质量才能保证企业的长盛不衰。而药品是治病疗伤、维护健康的特殊物质,其质量更是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对制药企业来说,药品质量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药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设计和生产出来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是依据GMP的要求,实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而药品形成的过程在生产车间完成,其质量的优劣受生产过程的很大影响,生产车间是决定药品质量关键环节。GMP要求把不合格品消灭在质量形成的过程中,贯彻以预防为主的管理原则,百分之百的保证产品质量。由此可见,生产车间是制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加强生产车间质量管理,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基础。


 

1.2车间质量管理的内容

(1)审核原辅料、包装材料

生产过程使用的一切原料、辅料、包装材料均应按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其结果与质量标准进行比较,作出合格与否的判定。不合格的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准投入使用。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检验,一般由企业质管处负责。化验报告交库房,车间领料时随物料发放。审核原辅料、包装材料和化验报告经车间质量员审核后,物料方可向小组发放。


(2)检查、督促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

在药品的生产工艺确定后,药品的质量就取决于生产过程了。标准操作规程是经反复实验,长期总结,并经验证而确立的,它的每一个操作都与药品质量息息相关。只有严格按照既定的规程操作,才能保证药品质量的稳定。做为车间质量员,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日常检查、掌握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尤其是检查影响质量的关键岗位,如精制岗位、包装岗位、分装岗位及各岗位的清场,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消除产生不合格品的种种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如果疏于过程管理,等到检验不合格后,再去查,就很难发现问题,而且会造成很大浪费。


(3)中间体(半成品)质量检验

进行中间体(半成品)的质量检验是加强过程控制的重要环节。通过中间体(半成品)的质量控制,才能对在生产过程中质量波动的情况和范围,进行有效的、及时的控制,以使将要产生的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之中。中间体(半成品)的检验由车间化验室负责。化验员取样应遵循经批准的取样规程,取样方法应能使所取样品代表所取的那一批。检验操作规程由各级化验室、技术负责人根据质量标准组织编制,经质检部门负责人审核,总工程师(或厂技术负责人)批准,签章后由企业行文颁布执行。检验人员应按规定做好检验操作记录,检验结果由检验人签字,化验室技术员(或组长)复核。检验操作记录、检验报告单须按批号保存三年或药品有效期后一年。



(4)产品清场管理

生产车间在更换生产品种或者更换生产批号时,在投料前后要对作业场所、设备、管道、容器进行彻底清理,不允许有上一个生产品种或上一个生产批号产品的痕迹。清场岗位填写清场记录,由质量员检查清场结果并签字,最后发给清场合格证,方可进行生产。


(5)成品放行审核

成品检验合格后,包装完毕,由技术处和质管处专业人员进行成品放行审核,填写成品放行审核单。审核的内容有:

①、起始物料是否有合格报告书

②、批生产记录中主配方、称重、抽料、标准操作、工艺控制、半成品交换、记录填写、物料平衡、清场记录、包装指令是否符合要求;

③、偏差处理是否符号要求;

④、生产流动卡是否完整,是否与批记录一致;

⑤、半成品检验是否按规定取样,是否符合半成品质量标准,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无误,有无复核;

⑥、成品是否按规定标准程序取样;

⑦、成品检验是否执行批准的检验规程,检验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报告书是否齐全,结论是否正确;

⑧、质量检查、各质量控制点监控记录是否完整、准确,抽查是否合格。

      审核通过后,由技术处和质管处专业人员签字放行,成品方可入库。

 

(6)质量工作总结

企业下达到车间的质量指标有一次性合格率和优级品率,按月度进行考核。一次性合格率一般要求为100%,其质量标准为国家法定标准,即中国药典标准或局颁标准。优级品的质量标准高于法定标准为企业内控标准,优级品率根据实际情况而定。车间质量员月末要填写质量月报,上报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分析车间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的建议,拿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小组技术员月末要就中间体(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完成情况进行书面总结,对比指标,分析问题,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车间每月要召开质量分析会,会议由车间技术主任召集质量员、工艺员、小组技术员、化验组长(或技术员)参加。会议解决当前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紧迫问题;通报车间、小组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肯定成绩,指出问题;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提高岗位责任心,防止质量事故发生。

 

2. 成本控制



2.1 为什么成本控制是车间管理的核心

随着医药市场的激烈竞争,药品质量上的差距将逐渐减小,而竞争的焦点将转向成本,谁拥有较低的成本,谁将拥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对于制药企业来说,成本是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药品成本由生产药品所花费的原材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员费用、管理费用等组成,其高低收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影响。

 

2.2 成本控制的内容


2.2.1制药车间成本的组成

制药车间的成本包括以下方面:原材料成本、动力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成本、其他制造成本。


(1)原材料成本

原材料成本是生产单位药品所消耗的原料、辅料、包装材料的价值。原材料成本主要由技术水平决定,其控制指标是由公司技术处下达的收率和单耗。每月末生产任务完成后,由公司生产管理处、技术处等部门组织专业人员对车间物料的盘存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汇总出本月原材料领有量、期末盘存量、在产品结存量(正在生产中的物料数量)和成品的交库量。以此数据做为计算原材料成本的依据。

 

(2)动力成本

动力成本是指单位药品所消耗的水、电、汽、冷(冷盐水)等动力的价值。每月底由机动能源处与车间共同查表,汇总出水、电、汽、冷消耗量,以此数据做为计算动力成本的依据。

 

(3)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是指单位药品所消耗的人员工资的价值。它是由全车间员工当月的工资总额除以当月的交库量。

 

(4)厂房设备折旧

在新建车间时,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一次性投资往往很大,在车间投入运行后,厂房设备逐渐磨损,直至报废。因此固定资产折旧也应计入成本。厂房设备的折旧金额一般由企业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计算出一个定额,车间依据这一数值计算当月的厂房设备折旧成本。

 

(5)其他成本

对于生产车间,除以上四项固定的成本组成外,还有一些因素影响成本。如生产设备发生故障,进行修理所产生的费用;员工发放劳保用品的费用;产品化验的费用;车间零购产生的费用;进行实验产生的费用;办公用品费用等,这些因素都是生产药品时所产生的支出,所以都应计入成本。企业根据车间的规模,每月下拨一定的车间经费,以经费本的形式管理,用于以上诸多因素的支出,同时便于公司的费用控制。


2.2.2成本分析

成本依其是否随产量而变动,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1)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高低随产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的变化,例如原材料成本、动力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某一生产能力下,成本高低不受生产量的多少所影响者,例如厂房设备折旧。


(3)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随生产量的变动而增减,但其增加不呈现正比例关系者。例如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与生产规模有密切关系,如果产品规模小,其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例就大,是制约成本的主要因素。车间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完成企业下达的产量后进行适当超产,其目的就是减少人工成本,以期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加分或不扣分。又比如用于零购、检修、劳保、化验、实验、办公用品所产生的费用,即属于车间经费控制的费用,随生产量的增加,它们都不是呈正比例增加,而是小于正比例关系。


成本分析就是利用所收集的成本数据资料,加以分析比较,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平均成本法,即以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平均成本一般是随产量的增减而做反方向的变动,即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就降低了,这是由于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之故。另外,大规模的生产,由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大批量订购与采购的因素,有时也可降低平均变动成本。例如重新调整车间员工的班次与作息,而使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因此使平均人工成本降低。大批量采购原材料,而使平均原材料成本降低,这种利益是由于生产规模经济所形成的。

 

2.2.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运用以成本的资料及成本计算方法,设定成本的标准值或上限值,再与实际发生的成本相互比较,由此而找出异常的成本项目,针对这些异常项目,通过工作改善,管理程序及一些降本方法来降低其成本。因此,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成本,使其降低至一适当合理的水准,并因成本的降低而提高利润。


 

(1)成本控制的方法

对于生产车间来说,其成本目标一般由公司强制下达,车间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管理,降低各项成本,达到或优于目标成本。成本考核是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其完成与否,完成的优劣直接与车间员工的效益挂钩。因此成本控制也是调动员工工作情绪,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一个手段。


降低成本的方法,可由成本结构上去努力,即由降低原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动力费用、厂房设备折旧费用及其他制造费用上着手。降低原材料费用可通过工艺的优化提高收率;通过工艺的控制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通过严格物料管理,减少损耗来实现。降低人工费用可采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工;通过简化或优化作业流程减少操作人员;通过调整班次或调整生产进度,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工作绩效,从而减少人工费用。降低动力费用可通过加强日常巡查,减少跑冒滴漏,防止意外发生;通过照明的改善来节省电力;通过能源(水、汽、冷盐水)的再生与利用,来降低成本。降低其他制造费用方面应从节省支出及彻底排除浪费方面着手。

(2)实施成本控制要遵循的原则

①全员经营。只有全体员工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成本才能降低。

②提高成本意识。将正确的成本意识灌输给全体员工,唤起员工的成本觉悟,主动加入到将本的行列中。

③建立奖励制度。让员工一起分享降低成本的成果,以利于降低成本的实现

车间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