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精益思想从一种自觉的尝试开始,通过与用户的对话,为具有特定功能以特定价格提供的产品精确定义价值。
三、价值流流动
这是精益生产中最精彩的阶段:要使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流动起来。而现在的多数管理者仍然认为,各种活动都应该按照类型分组,以便能够有效的运作也易于管理。
在汽车制造业,亨利•福特和他的助手们是最先认识到流动潜力的人。1913年,福特把轿车总装生产转变为连续流动生产,使福特的T型车的总装工作量减少了90%。同样,福特把这种原理应用到其他生产过程,由此大大提高了整个生产过程的生产率。但是,福特只是发现了特例,而真正的挑战在于:在少量生产时期创造连续流动。
精益的方法是要重新定义职能、部门和企业的作用,使他们能对创造价值做出积极的贡献;是要说明价值流上每一点的员工真正需要,因此,使价值流动起来才真正符合员工的利益。这不仅要求为每种产品建立精益企业,还应该重新思考传统的企业、职能、职业,重新考虑精益战略的发展。
四、尽善尽美
当各种组织开始精确的确定价值、识别出整个价值流、使得特定产品创造价值的各个步骤连续流动起来并且让用户从企业拉动价值时,奇迹就开始出现了。它表现为,在提供出一个比以往都更加接近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时,人们也在无止境地不断减少付出的努力、时间、场地、成本和错误。突然之间,尽善尽美,这个精益思想的第五原则,看起来就不象是一种胡思乱想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上述四个原则在良性循环中相互作用。让价值流动得快一些总能暴露出价值流中隐藏的浪费。你越是使劲拉动,阻碍价值流动的障碍就越会显现出来,从而也就能将他们排除。专职产品团队直接与用户对话,总能更精确地确定价值,并且也常常能学到增进流动和拉动的各种方法。
追求尽善尽美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就是透明度。在精益系统中的每个人,从分包商、第一层供应商、组装厂、批发商、用户到员工,都可以看到所有的事,因而易于发现创造价值的较好方法。而且,员工做出的改进几乎立刻就可以得到积极的反馈。这正是精益工作的关键特征,也是对不断努力寻求改进的强有力促动。当员工开始从产品开发、接单和生产流动中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能够看到顾客满意时,传统管理中大部分的“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也就不必要了。
五、顾客拉动
从“部门”和“批量”转化到“生产团队”和“流动”,第一个可见的效果是:从概念投产、销售到送货以及原材料到用户所需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引进了流动以后,需要几年才能设计出来的产品,在几个月内就可以完成;需要若干天才能办完的订货手续,几小时就可以办完。而且精益系统现在可以使正在生产的所有产品进行任意组合,所以变了的需求可以及时得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