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企业的目标是生产出高质量、低成本的药品,满足人民的用药需求。在制药企业中,生产车间是企业的基本单位,车间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源头。车间管理包括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成本管理、劳动组织管理等,但车间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
2.2.2成本分析
成本依其是否随产量而变动,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1)变动成本
变动成本是指成本的高低随产量的变动而发生正比例的变化,例如原材料成本、动力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2)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某一生产能力下,成本高低不受生产量的多少所影响者,例如厂房设备折旧。
(3)半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是指随生产量的变动而增减,但其增加不呈现正比例关系者。例如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与生产规模有密切关系,如果产品规模小,其人工成本在总成本中占的比例就大,是制约成本的主要因素。车间有时为了降低成本,往往会在完成企业下达的产量后进行适当超产,其目的就是减少人工成本,以期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中加分或不扣分。又比如用于零购、检修、劳保、化验、实验、办公用品所产生的费用,即属于车间经费控制的费用,随生产量的增加,它们都不是呈正比例增加,而是小于正比例关系。
成本分析就是利用所收集的成本数据资料,加以分析比较,作为成本控制的依据。制药企业的生产车间常用的分析方法是平均成本法,即以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平均成本一般是随产量的增减而做反方向的变动,即产量增加时,平均成本就降低了,这是由于平均固定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之故。另外,大规模的生产,由于资源的充分利用及大批量订购与采购的因素,有时也可降低平均变动成本。例如重新调整车间员工的班次与作息,而使员工工作效率提高,因此使平均人工成本降低。大批量采购原材料,而使平均原材料成本降低,这种利益是由于生产规模经济所形成的。
2.2.3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就是运用以成本的资料及成本计算方法,设定成本的标准值或上限值,再与实际发生的成本相互比较,由此而找出异常的成本项目,针对这些异常项目,通过工作改善,管理程序及一些降本方法来降低其成本。因此,成本控制的目的在于控制成本,使其降低至一适当合理的水准,并因成本的降低而提高利润。
(1)成本控制的方法
对于生产车间来说,其成本目标一般由公司强制下达,车间要做的就是通过科学管理,降低各项成本,达到或优于目标成本。成本考核是公司经济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其完成与否,完成的优劣直接与车间员工的效益挂钩。因此成本控制也是调动员工工作情绪,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一个手段。